刊海纵览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人生就是搏尊龙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论文目次、摘要及关键词

  01     “中国式现代化”专题                    


胡博成 “要资本,不要资本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研究

方兰欣,郑永扣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意义

  02     经济学研究                    

乔家君  中国乡村振兴研究进展、热点及评价指标展望

张永凯  人口迁移视角下老龄化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

郝 均,曾 刚  黄河下游地区制造企业所有制多样化对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梁宗正,张 煜,史冬梅  校企战略科技合作﹑产业双元创新和行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分析

  03    法学研究                    

焦宝乾,杨笑宇  法律人工智能背景下目的性论证的形式化

项 焱,郭 元  论我国监护制度中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实现

李 麒,王 玉  刑事案外人参与涉案财物裁判之程序建构

  04   历史学研究                    

孙朋朋,周保平  元世祖朝中央财政决策与运行机制之演变

张玉翠  史家价值立场问题论纲

  05   文学研究                    

冯 涛,顾明栋  读者审美心理与文学虚拟空间的建构

朱静宇,王荣翠  《文城》与《审判》中的“省略法”

蒋 祎  重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形态及其思想价值——以《中国的一日》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谢江南,师艺荣  汤姆·斯托帕德戏剧中作为政治喉舌的歌队形象

黎跃进  夏目漱石的伦理意识:人生实践与文学表现

  06   教育学研究                    

马瑞祾,梁 宇  

“国际中文教育”专题(1篇)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三重逻辑——从chatgpt谈起

姬国君,宋丽芹  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历程、反思与展望

戚庆沛,宋 伟  新时代一流大学的建设逻辑与策略选择

聂立清,聂冠楠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三重逻辑

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

  07   编辑学研究                    

王 琪  技术赋能与问题衍生:chatgpt 对学术期刊出版的影响

周悟拿  基于著译编三维主体的我国童书外译出版研


       “中国式现代化”专题                    

胡博成

“要资本,不要资本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研究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要资本,不要资本主义”客观逻辑进路,不仅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案,而且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利用资本提供了可资参考的蓝本。在人类现代化历史发展进程中,资本始终是绕不开的关键范畴,围绕如何对待资本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现代化模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视野中,马克思贡献了扬弃资本的理论,列宁接续进行了扬弃资本的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在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要资本,不要资本主义”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要资本,不要资本主义”的探索,为人类现代化贡献了超越资本轴心的文明新形态,为后发国家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现代化道路,为世界历史和平发展型塑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秩序,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全面彰显了世界意义。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扬弃资本;驾驭资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方兰欣,郑永扣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意义
摘 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意义,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逻辑前提。中国式现代化有其“本质规定”,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社会主义标定其根本社会属性,新型现代性是其内在本质。坚持独立自主,植根中华历史与文化,解决大国独有难题,秉持人民至上,“并联”跨越式发展以及普惠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打破西式现代化道路、模式和话语垄断,重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样板,赓续中华文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并引领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意义重大而深远。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意义

       经济学研究                    


乔家君

中国乡村振兴研究进展、热点及评价指标展望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体现。检索2016-2022年4200余篇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1)乡村振兴涉及范围广,研究内容丰富,其热点随着政策的聚焦而发生转移;(2)国内乡村振兴研究总体呈现主题多元化、主体多样化、层次多尺度、多学科交叉的时代特征;(3)发文作者呈“小集中、大分散”的特征,发文机构以“学缘”“地缘”合作为主,发文期刊以地理学类为主,其次是农学类、社科类、管理类等;(4)已有研究主要以五大振兴为一级指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实施效益等展开研究,且采用统计数据集中于宏观尺度。未来研究可基于农户视角,选取村级尺度,长时段跟踪调查特定乡村,完善村民满意度、乡村特色发展项目等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从乡村物质和精神生活两方面,构建更具科学、合理、全面、可落地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总结一套可复制、可传播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关键词:乡村振兴;citespace;知识图谱;指标体系

张永凯

人口迁移视角下老龄化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
摘 要:老龄化目前是全球人口结构变化的重要特点,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正式步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基于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老龄化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发现:从区域来看,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老龄化程度大体一致;老龄化抑制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在人口迁移背景下,老龄化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不同时期表现迥异。2000-2005年,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小;2006-2012年,前者对后者产生正面促进作用;2013-2018年前者对后者又产生显著负面影响。

关键词:老龄化;人口迁移;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

郝   均,曾   刚

黄河下游地区制造企业所有制多样化对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摘 要:多种所有制企业知识和技术的组合将影响产业创新和经济绩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对黄河下游地区制造企业所有制多样化进行系统评价并考察其对产业创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借助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刻画黄河下游地区企业所有制多样化的时空差异,实证制造业四位数行业企业所有制多样化对产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四位数行业内部企业所有制类型越多、发展越均衡,越有助于产业创新水平的提升,而且企业所有制多样化可以增强产业间技术关联的创新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造企业所有制多样化水平降低,对产业创新的推动作用也有所减弱;从城市类型来看,制造企业所有制多样化对非资源型城市、资源衰退型城市产业创新作用显著,但对资源成熟型和再生型城市推动作用不显著;从城市内部不同产业部门分异来看,企业所有制多样化只对资源型城市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创新发展有促进作用,对其他产业创新均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产业创新;所有制多样化;技术关联;黄河下游地区

梁宗正,张   煜,史冬梅
校企战略科技合作﹑产业双元创新和行业高质量发展
——基于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分析
摘 要:以我国it业为例,提出四项理论假设并构建理论概念模型以反映我国it 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复杂运作机制。测算和分析行业全要素生产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简析中国it业中的校企战略科技合作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国it业12年的全国时序数据实证研究其校企战略科技合作﹑产业双元创新和行业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发现:it业自主创新对行业技术进步具有正向影响,而且作用比技术引进更大。引进吸收国外技术并不必然推动技术进步。校企战略科技合作对行业自主创新过程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但对中国it 业自主创新引致行业技术进步过程未能起到显著调节作用。it行业技术进步应主要依靠中国科技的自立自强,杜绝盲目引进技术。it业界在自主创新中应加强校企战略科技合作;在自主创新之后,应进一步借助高校力量推动成果的学习、扩散﹑转移和转化。

关键词:战略科技合作; 双元创新; 高质量发展; it行业

       法学研究                    


焦宝乾,杨笑宇

法律人工智能背景下目的性论证的形式化

摘 要:目的性论证的形式化既体现了法律解释理论的时代延伸与演化,又是在法律解释与论证中融入人工智能成果而形成的一种研究趋向。作为一种论证型式,目的性论证源自作为解释规准的“目的解释”;而目的性论证的形式化源于对人工智能法律建模的反思。在法律人工智能语境下,目的性论证的形式化涉及知识表示中引入目的与价值、价值权衡的形式化、作为一种论证型式的形式化。但是,目的性论证的形式化还面临知识表示难题、价值排序难题、实践性难题。这些难题的解决需要运用文本解析技术辅助知识表示、以后果考量化解价值评价难题、模型设计要为法官裁量保留适当空间。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刑事诉讼现代化;司法规律;《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习近平法治思想

项   焱,郭   元

论我国监护制度中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实现

摘 要:家庭与国家应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共同分担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但该原则在我国立法与司法两个维度均存在落实障碍,进而影响家与国就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定位。结合域外法在落实儿童最大利益原则过程中划分家国监护职责的经验,我国应按完善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生效逻辑、衔接儿童权利及双线并举的路径,促进此原则在监护制度框架内进一步实现,以便为未成年人营造更安全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未成年人;监护;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

  

李   麒,王   玉

刑事案外人参与涉案财物裁判之程序建构

摘 要:在刑事涉案财物裁判中加强案外人的财产权保护是刑事程序正义和产权司法保护的重要体现。刑事案外人对涉案财物的权属争议具有刑民交叉的特殊复杂性,但现行规定难以为案外人提供有力的保障,案外人程序参与的法律依据不足、程序规则不明确以及救济实效不佳等问题突出。刑事案外人的权利保障,根本上是要将案外人的财产权属争议解决在具备完整诉讼形态的审判环节中。这需要建立案外人参与涉案财物裁判的诉讼程序,明确检察机关启动与法院审理、案外人诉讼权利及制约、证明标准与责任分配等具体程序规则,保障案外人的有效参与,实现司法公正。
关键词:涉案财物裁判;案外人;财产权;程序规制

       历史学研究                    


孙朋朋,周保平

元世祖朝中央财政决策与运行机制之演变
摘 要:元世祖朝处于元代政治体制初建与完善阶段,中央财政决策与运行机制亦随之不断调整。因元朝面临的社会、政治环境的转变以及中央巨额财政支出的需求,主持中央财政决策与运行的机构经历了制司-尚书省-中书省的转变,最终在元朝中枢决策体制稳定后,中央财政决策与运行机制才得以逐渐完备。此现象不仅是世祖出于治理广袤疆域与众多人口的需要,亦是维持元朝统治的综合考量。元朝作为蒙古族建立的统一多民族政权,财政体制的建构无先例可循,世祖通过对中央财政决策与运行机制进行不断调适,从而实现元廷财政收支的平衡。
关键词:元代;元世祖;财政机制;演变

张玉翠

史家价值立场问题论纲

摘 要:史家价值立场是个复杂的价值场域。一般来说,历史性价值、社会性价值、德性价值和知性价值是史家评价历史事物的四个基本向度。价值立场是主体的选择,主体性是历史认识论研究不能忽视的因素,也是史家价值立场研究所要着重阐明的问题。但在实际的历史研究活动中,无论什么样的价值立场,也无论它多么正当甚至崇高,都不能与历史事实相冲突。所以,史家要高度警惕自身的局限性,不断改善自身素质,清醒地选择价值立场,摆正价值立场在历史研究中的位置,从而正当、积极地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推动历史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史家价值立场;历史性价值;社会性价值;德性价值;知性价值

       文学研究                    


冯   涛,顾明栋

读者审美心理与文学虚拟空间的建构
摘 要:广义的文学空间不仅指作者所创造的叙事空间,或由外部因素影响下的空间生产与权力结构,还应包括由读者对文学作品的介入和诠释而形成的空间建构。这样的文学空间是一个主客观相结合的虚拟空间,由作者、作品、读者和社会环境等各方因素共同参与才得以完成。文学虚拟空间是丰富多样的。具有不同需求和背景的读者对同一部作品进行解读的方法和视角可能大相径庭,因此产生的虚拟空间也各不相同。从文学的审美心理角度来看,读者对作品世界的认知体验、审美经验和情感注入是影响其参与文学虚拟空间建构的主要心理要素。这三个要素之间互相融合、互相影响,共同决定作品的价值实现。

关键词:文学空间;读者心理;认知体验;审美经验;情感注入

朱静宇,王荣翠

《文城》与《审判》中的“省略法”
摘 要:余华的《文城》引起人们争议的是情节的无逻辑性和缺乏与现实的共情力,其实这与卡夫卡《审判》中的“省略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余华对卡夫卡“省略法”的借鉴表现为:章节与文本构成关联省略、“悖谬”省略及对“法”的多重意蕴的省略。但是,余华也有对此方法的创造性发展,尤其表现在“零因果”的逻辑中掺杂了现实的因果逻辑的省略法,在多义性意蕴中倾注对现实的关怀意识。“省略法”作为理解卡夫卡和余华艺术价值的重要方法,也可以为批驳余华缺乏逻辑、缺乏与现实共情的观点进行反驳。余华适时联系文化传统赋予“省略法”以适合中国文化土壤的表现形式,显示出余华对卡夫卡“省略法”的创造性运用。

关键词:省略法;逻辑;多义;现实关怀;创新

蒋   祎

重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形态及其思想价值
——以《中国的一日》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摘 要:《中国的一日》处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中心任务由阶级革命向民族革命转型的历史进程之中,它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发展史的内在构成部分。对《中国的一日》外部的物质环境、内在的美形态以及创作主体构成等一系列因素的考察清晰表明,它是印刷资本主义的典型产物,且沿袭着五四新文学的美学风格,其所形塑和想象的乃是以小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共同体。一方面,我们从这些总体特点和发展逻辑出发可以考察整个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为“艺术即宣传”的历史形态;另一方面,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的一日》发展和充实了既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意涵,它所蕴含的通向下一环节的积极性理论思想使我们能够重新认识和审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思想价值。
关键词:两个口号”;《中国的一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印刷资本主义;新文学

谢江南,师艺荣

汤姆·斯托帕德戏剧中作为政治喉舌的歌队形象
摘 要:汤姆·斯托帕德与莎士比亚、王尔德等经典剧作家的亲缘关系已为人熟知,但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对他的影响却较少引起注意。事实上,在其作品中有类似于阿里斯托芬喜剧中歌队的角色。通过梳理阿里斯托芬歌队的特点,并与斯托帕德的角色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到,在其剧作中,也有作为一个群体参与政治讨论的角色,包括《好男孩都应受到恩宠》中管弦乐队扮演的“辩论评论者”、《爱的创造》中牛津大学教授和记者们扮演的“辩论参与者”。这些阿里斯托芬式的歌队形象,在剧作的政治讨论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表达了斯托帕德的政治观点,是其参与政治讨论的独特方式。尽管斯托帕德没有像同时代的其他剧作家那样激进地表达政治观点,但他通过歌队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关键词:汤姆·斯托帕德;阿里斯托芬;歌队;政治讨论

黎跃进

夏目漱石的伦理意识:人生实践与文学表现
摘 要:日本近代大文豪夏目漱石是一位伦理意识强烈的作家,他对文学与道德的内在关系、文学的伦理使命有着深刻的理论自觉,这种自觉贯穿他的人生和创作始终。在其精神世界始终存在着善恶是非的伦理选择和思考。结合夏目漱石生存时代的伦理环境,考察夏目漱石人生实践和文学创作的伦理选择,其具体表现为忧时伤世的伦理情怀、自然真诚的伦理品格和独立自由的伦理目标,这三个方面构成夏目漱石伦理意识的基本构架。但夏目漱石的伦理思考充满困惑,主要表现为社会伦理与个人伦理的冲突悖反,这在夏目漱石小说中的“三角婚恋模式”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夏目漱石的伦理困惑既是人生选择的艰难,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冲突的结果。

关键词:夏目漱石;伦理意识;自我本位;伦理困惑

       教育学研究                    


“国际中文教育”专题(1篇)


马瑞祾,梁   宇

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三重逻辑
——从chatgpt谈起
摘 要:在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急需从驱动、目标和实践三个层面深刻认识并系统阐释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理路,以此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在驱动逻辑层面,国际中文教育受到chatgpt 等智能技术的外在影响,催生了构建更具柔韧性、开放性和适应性数字教育生态的内在诉求。在目标逻辑层面,要以提升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更多知华友华人士为核心,运用数字技术在教学结构、环境、模式、目标四方面实现系统性、深层次创变,坚定“ 数字化”的转型方向。在实践逻辑层面,经预测,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多模态学分析、自适应学习、扩展现实和混合学习空间六项关键技术将全面赋能国际中文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转型;chatgpt

姬国君,宋丽芹

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历程、反思与展望
摘 要:课堂教学变革是新时代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课堂教学变革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借鉴与停滞期、恢复与调整期、探索与实验期、推广与创新期、提质与深化期。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在持续变革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效,促使了课堂教学观的持续转变,孕育出了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策略,但在趋向多元化学科领域渗透和促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同时也遭遇了课堂教学模式在学习与借鉴中的泛化、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对育人功能的弱化等困境。为此,未来的课堂教学变革应基于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转变,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转型,走向“学习与生活共同体”的课堂教学建构。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课堂教学;个性化学习;核心素养;学习与生活共同体

聂立清,聂冠楠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三重逻辑
摘 要: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而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在党和国家整个意识形态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使命和作用。基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景观是物化了的世界观、媒介即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至关重要的理论来阐释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依据,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来审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境遇,通过把握基本要求、实践机制和对策方略来探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理路,从理论、现实和实践三重逻辑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进行透析研究,有利于全面、系统地认识、理解和开展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关键词:高校;互联网;网络意识形态

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

       编辑学研究                    

王   琪

技术赋能与问题衍生:chatgpt 对学术期刊出版的影响
摘 要:chatgpt作为一种接近人类智能水平的工具,凭借其高超的文本生成能力和流畅的人机互动能力,嵌入、渗透学术期刊出版全流程,在不同环节对不同主体、不同活动产生不同影响。chatgpt辅助文本生成,助力学术内容生产,提高学术期刊出版的效率;辅助学术期刊出版模式创新、多元,拓宽学术成果传播的路径,推进学术期刊数字化进程。同时,由于chatgpt 缺乏自主思考,存在生成内容不可信、不中立的风险,无法满足学术期刊创新性、真实性、学术性的要求。面对chatgpt对学术期刊出版带来的问题,需要建立人机协同共生的出版生态,确立明确的问责机制,发展以学术为导向的生成模型,实施多模态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chatgpt;学术期刊;内容生产;人机协同

周悟拿

基于著译编三维主体的我国童书外译出版研究

摘 要:童书外译出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我国出版业高水平“走出去”和出版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中华优秀文化域外传播的重要方式,也以其独特优势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深远、长久的文化传播和融汇导引价值。当前我国童书外译出版在主观因素方面存在缺乏生产普适性原创内容的作者、高水平的童书译者和具有国际视野的编辑人才等不足。实现童书外译出版高质量发展,首要在于构筑“著译编相长”的内容生产机制,确立著译编三维主体在内容生产机制中的核心价值与意义,其中作者主体应着力培养“世界性”创作思维与能力,译者主体应基于“儿童”意识提升外译水平,编辑主体则要发挥好“统筹”与“桥梁”作用。

关键词:中国童书;翻译出版;“走出去”;“著译编”主体;文化交流


网站地图